当前位置:

陈先进:家乡的路

来源:谷兰微刊 编辑:邓晶琪 2020-10-22 14:59:41
时刻新闻
—分享—

陈先进:家乡的路

 谷兰微刊  






| 陈先进       

我的家乡在湘北一个偏僻的山村,出门就是坎坎坷坷的小路。这条小路像秋天的柳树枝,伸向四面八方。门前的路从正前方的稻田间穿过,踏过詹桥河里的搭石桥,就爬上了汽车跳舞的沙土公路。上公路还有一条小路,从门前左拐,贴近上屋场,越过田畈,走过一座条石古桥,就上了公路。走这条路没有过搭石桥的惊吓,更没有掉到河里的风险。但路远些。这座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洪水冲毁。几年后,才重修。桥面偏矮,常被洪水淹没。我们多半时间还是走正门前的路。

走这条路,晴天能稳稳当当,一到雨雪天,尤其是久雨不晴或冰雪溶化后的时候,你再小心翼翼,裤腿上、屁股上也会溅上污泥;弄不好脚下一滑,你还会变成一个泥人!住在此地,我们不可能长期空手走路,还要去河那边挑红薯,去菜园摘菜,去山上砍柴,去印石队打米。因此,挑担子跌倒不足为奇。

最麻烦的是打米。条石桥未重修时,要挑着一担稻谷过河。一担稻谷轻的一百三四十斤,重的有一百七八十斤,过搭石桥若石头一歪,人就会连着箩筐倒入河里,一担粮食就会漂走大半;蹚水过河,必是高个有力的男人,箩索要系短,不然箩筐下部就会被水浸湿。倘箩筐下部进水了,那么谷就不能打了,挑回家晒干了再打。就算顺利过了河,人也累得气喘吁吁。

如果是发洪水和砌了堰,我们去南方的路——公路那边的路就被切断了,对着河水一筹莫展。

这条石桥修好后,去印石小学就走左前方这条路。登上公路,右转十几步是一座三四丈长的木质公路桥,过公路桥后再左转,沿着詹桥河的一条蜿蜒的支流逆向而上,路过印石队、石堰、宝塔、下畈队,再走三百米左右就到了。这条路也弯成几个“S”,凹凸不平。一到夏天,挨山脚的路上冬茅草搭着棚子,马抓筋草几乎爬满了路面,碰上长蚯蚓、百脚虫、蜈蚣、毒蛇是常事。我们男孩无所畏惧,或打或捉;女同学见了它们,吓得尖叫逃离,不敢单行,只能在我们男生的中间提心吊胆地走。

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,泥石流挡住了路,垮了河堤的地方断了路,小同学、女同学根本就过不去。我们大男生就拉的拉、驮的驮。放学回家,又要帮助他们。我在这条路上走了六年半。

去詹桥中学和詹桥街上是同一条路,即过条石桥踏上公路往左朝东边走,三里路就到了。这段路虽然短,但不好走:上坡下岭,弯弯曲曲,坑坑洼洼。特别是鸭婆岭至印石桥段,坡陡弯急,转弯的地方堆积着沙子,隔三差五就出事故:曾有汽车下坡几个筋斗翻到了底层的烂泥稻田里;偶现汽车撞断路边的墓石侧翻在沟里;霪雨霏霏的天气,汽车在辙沟里挣扎,轮胎冒绿烟;有人骑单车摔断了手……

我少时去詹桥街上玩耍和看电影,十几岁时又在詹桥中学读书四年,累计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回,就不得而知了。但有一件事没世不忘:一个寒冬腊月的夜晚,我打着赤脚去公社院子里看电影,路上的小石子刺得双脚不敢迈动,是小伙伴陈四平脱下袜子让我穿上,才勉强完成了“任务”。



这条公路1957年10月动工,翌年国庆节正式通车。东通湖北,西达临湘、岳阳、江西。说是公路,当初却难看到汽车。自行车、摩托车、轿车,从未听说过。间有一辆货车、客车甲虫般地晃来了,附近的人惊奇地看新鲜,小孩子还追上前去。

七十年代,詹桥公社买了两辆车,一辆是解放牌卡车,一辆是手扶拖拉机(人们叫它土狗子)。这两台机械也很少出动。

公路上冷冷清清。阵风吹来,沙尘飞扬;汽车开过,一片灰烟。有一个假日,我跟二叔坐公社的卡车去临湘。我坐在货箱里的麻袋上,尽管车速慢,但时常把我簸起来。到了临湘,退下车箱,头发上、衣服上落满了灰尘。我第一次坐车,感到特别好玩、过瘾。

原来去临湘不走这条路。老路是:从印石桥到杨户咀,顺詹桥河九十度的弯朝北、继而朝西,沿着河堤到排柳大队的老屋队,左转上松树坳,爬团湾大队的烂岭,下忠防公社的排形,穿过五里公社,尔后到达临湘。全程是一条羊肠小道。解放前,日本鬼子屡屡走这条路蹿到我们的家乡,进行烧杀掳掠;红军也在这条路旁的山上伏击敌人;男姓脚夫在这条路上不分日夜地“扁担闪悠悠”;“文革”期间的历次运动,成千上万的人从这条路上经过;我儿时玩游戏赤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足迹。

千百年来,这条路记载着家乡人的汗水、血泪、冤屈、无奈、欢笑。

太阳东升西落,燕子秋迁春归。在悄无声息中,家乡正发生变化:门前的这条小路废弃了,在右边新建了一条,河里修了两墩的水泥桥,可以过板车、小车;左边的小路也建了一座能行汽车的水泥桥;公路铺上了油黑发亮的沥青。

2011年,家乡左边连接公路的小路拓宽铺上了水泥;2016年,右边通往公路的土路也掘宽硬化了,并另建了一座能行大卡车的水泥桥。水泥路铺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。所有的村组路边都做了垃圾池,安装了路灯。

公路变化更大:由起初的沙土路变成柏油路,几年后变成加宽的水泥路,最后变成比原来宽三倍的水泥路。鸭婆岭至印石桥段的公路拉直填平了。印石桥到杨户咀段路基升高了,这里同相距二百多米的京珠高速路连接起来。两车道宽阔平坦,两边还有人行道,有护栏。公路升级为G353国道。

近些年,公路上的各种车辆迅猛增加,昼夜穿梭。

这是一条非凡的路。是这条路,把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;是这条路,把一批又一批的勇士送上保家卫国的边疆;是这条路,让家乡的学子走出山村,成为国家的栋梁;是这条路,使家乡的工厂、楼房如雨后春笋;是这条路,让人民过上了自由、富裕、幸福的生活。当你走在公路边,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时,你就会触摸到祖国高速发展的脉搏。

家乡的路,条条通往北京;家乡的路,条条是金光大道。我们要跟着英明的共产党,永远向前进!


作者 | 陈 先 进,湖南省临湘市人,退休教师,岳阳市作协会员,已在《湖南日报》、《岳阳日报》、《芳草》、《小说天地》、《岳阳文学》等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,偶有作品获奖。已出版《中外名人鲜闻》、《生活宝》、《知音文学作品选》、巜土记者》四部书籍。


微信图片_20200807184645.jpg


来源:谷兰微刊

编辑:邓晶琪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临湘新闻网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