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我市立足本地实际,全力推进秸秆离田还田工作,通过强化科技赋能、创新利用模式,探索出秸秆多元利用的有效路径,让曾经令农户头疼的田间“废弃物”摇身一变成为农业“新资源”。
10月15日,记者在江南镇广袤的田野上看到,不少农户正忙碌的将打捆好的秸秆装车,随后集中送往安农生物科技公司。目前,该公司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,以每吨460元的价格收购稻草等秸秆,并与新疆治沙项目达成合作意向,将回收的秸秆运往新疆参与治沙工程,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。
江南镇种粮大户肖清君:以前秸秆处理是个大麻烦,现在有安农生物科技公司收购,我们只需要把秸秆收割好,就能直接卖钱。我今年种植了2000多亩水稻,收割后的秸秆每吨能卖460元,还能额外增加一笔收入。
秸秆回收利用项目的实施,不仅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,还在生态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江南镇镇长张宁:今年,我们已发动肖清君等多名大户先行先试,在鸭栏村、新洲村开展5000亩秸秆打捆离田试点。同步建成了2个超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秸秆存储转运大棚,解决了“存储难”“怕雨淋”的问题。目前,试点区域已经完成了离田任务4000余亩。
秸秆回收实现了从田间“负担”到增收“宝藏”的华丽转身。来到黄盖镇秸秆收储点,只见一捆捆打捆好的秸秆如“黄金卷”般排列整齐。目前,该镇已建成三座标准化秸秆收储大棚,秸秆收储面积达3000平方米,可满足12000亩秸秆的储存需求。
黄盖镇副镇长黄文翔:黄盖镇共有中晚稻2.4万亩,采取全机械化秸秆离田技术为主、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为辅的方式,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,并与多家公司进行合作,为秸秆燃料化、饲料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利用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,预计每年可增加200万左右的经济收入。
一审:敖 琦
二审:李晗勋
三审:丁会云
来源:临湘市融媒体中心
作者:方 浩
编辑:李平子
本文为临湘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nxiangxw.com/content/646954/50/15356731.html